“金色乐龄”社区智库系列2024上海秋季座谈会成功举办

2024年9月4日,“金色乐龄”社区智库系列2024上海秋季座谈会在上海长宁区工人文化宫隆重召开。
本次座谈会由上海市长宁区民政局指导,上海市长宁区江苏路街道办事处、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上海壹棵松公益基金会联合主办,上海尽美长者服务中心作为公益伙伴给予支持。
微信图片_20241203141826
座谈会以“国际视野下全龄友好社区的探索与实践”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公益慈善领域的国际专家学者、社会组织实践者、社区志愿者等,共同探讨和分享全龄友好社区建设的先进理念与实践经验,共同绘制社区全龄服务的蓝图及老年人的金色年华。
开幕致辞
本次座谈会在江苏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江轶群的致辞中正式拉开帷幕。 他整体介绍了江苏路街道在建设社区全龄友好服务体系中,政府与社会组织、企业等各方联动开展的系统服务工作,传递了公益慈善力量助力养老事业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同时也热情邀请国际高校专家、优秀社会组织到江苏路街道开展创新服务实践、共创全龄友好社区建设的热切期望和对本次座谈会成功举办的美好祝愿。
主题分享一:“树立积极健康老龄化新理念”
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会长吴玉韶教授在主题分享中强调“把养老变享老”的积极老龄观新观念,老年群体应当树立主动健康观、独立自强观、积极参与观、终身学习观、临终关怀观,为与会者带来了深刻的启发。 他通过丰富的案例分享,老年人应当通过终身教育“在成长中变老”,政府、社会组织各方不断丰富养老服务场景等,更好满足老年人需求。
主题分享二:“生命与尊严:意定监护与遗产管理人的实践”
上海市普陀公证处公证员李辰阳深入探讨了意定监护在保障老年人权益方面的实践与挑战,不仅为老年人的权益保护提供了新的视角,更为老年人的尊严生活提供了坚实的法律支撑。
主题分享三:“老龄精神健康:‘乐龄同行计划’项目实践分享”
香港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行政学系的临床心理学家沈君瑜详细介绍了香港在精神健康领域的创新实践,为参会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她强调,精神健康是老年人享受高质量生活的关键。
主题分享四:“全龄友好社区营造中公益慈善组织的功能——新加坡实践案例和经验分享”
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陈来荣对中国西部送医服务及对青年和儿童事业的杰出贡献,得到了中新两国政府的褒奖。2004年,中国政府授予“友谊奖”,当时任总理的温家宝为他颁奖。他从个人志愿者经历出发,展示了新加坡在全龄友好社区建设方面的成功案例,为参会者提供了国际视野下的实践参考。
圆桌讨论“全龄友好:公益慈善实践经验探索”
在澎湃新闻市政厅栏目主编王昀的主持下,圣希尔达社区服务中心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林爱秋、上海尽美长者服务中心理事长顾春玲、上海壹棵松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陆方舜、淮海中路社区基金会理事吴昊以及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助理秘书长张霞等嘉宾进行了深入的对话和交流。 他们共同探讨了如何通过公益慈善的力量,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以及全龄友好社区建设的策略和路径。 面对资金筹集、个性化需求、可持续运营等方面的挑战,动员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形成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总结分享
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理事长胡斌最后做了总结分享,特别感谢了各位与会的领导和嘉宾,分享了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参与社区服务的初心,强调了公益慈善在推动养老事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展望了真爱梦想参与社区全龄友好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 微信图片_20241203141837 他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老年人的需求,为他们创造一个更加温馨、和谐的生活环境,投资社区、投资老年人,就是投资自己的未来。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与上海壹棵松公益基金会共同期望,通过不懈的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能够为老年人打造一个温馨、和谐的生活环境,享受自信、从容、有尊严快乐的晚年生活,让他们的金色年华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为实现这一美好愿景而努力!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