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江雪 | 教育公益产业链的思考,从各自为战到联结共创

​11月14日,由北京市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中国扶贫基金会联合主办的第四届教育公益联盟年会在成都举行,本次年会主题为“慧聚:以教育变革促进教育公平”。下文是真爱梦想基金会理事长潘江雪女士在年会上的演讲:
看见需求与挑战我们作为公益行业中的一员,需要看到整个行业全貌,才能知道自己在行业中间的角色和未来我们的想象应该在哪里展开。根据《2014年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报告》,27%县市区的教育资源是均衡的,有73%的县市区的教育资源是不均衡的。教育资源均衡,是未来数十年整个中国发展过程当中面临的最大困境。
杨东平老师说:“现在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应该超过1亿。”根据《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和《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中的数据,留守儿童在6千万左右。其中,来自西南地区的留守儿童比例最高,有56%的占比。也就是说,现在5个孩子里面就有一个是留守儿童。我们从大量媒体新闻网站上能够看到,这些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他们眼神中的冷漠。如果等他们长大,在城市里面就业,我们再去抚慰他们,那一切都晚了。除了留守儿童之外,教育公益组织也要面对教育内容的挑战。我的观点很明确,我是不支持应试教育的。这些农村孩子经过几年的苦读,考上大学,顺利毕业。可是他们也要面临就业的巨大挑战。这个挑战不是因为他们的学习成绩不好,他们恰恰是在自己家乡成绩不错的,可是到城市以后,这些孩子的身心状态不能适应现代化需要、相互沟通和融合社会发展需要,他们会慢慢封闭自己内心和对周围环境认知的局限。这不是孩子的错,这是我们12年甚至更长时间教育的错,我们没有让他们打开心胸,去训练他们从小独立思考的能力、一个健全的人格、一个多元的智能,才会导致大量悲剧的出现。我们再看职业教育。现在大家说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是公益机构努力的方向。但是,近十年以来职业教育比例不断下降,学生在用脚投票。因为义务教育阶段结束后,很多读职业学校一年级的学生会出去打工,学生们会说职业学校里教的东西没有用。 教育公益真正面临的情况是中国的教育之痛,这么多年以来,我们一直在说“教育本身是一种唤醒”,其实有60%的学生不可能进入到高中和大学,这些孩子除了学术能力培养之外,他们是否应该具有直接面对社会的能力和技术,这是不是在义务教育阶段也应该是顾及到的?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里面提到,“社会投入是教育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杨东平老师也讲到要开放民间办学,我相信这是一个很大机遇,这个机遇不在我们教育NGO里面,它应该属于商业机构。我觉得真正要突破这一点,要有大量商业机构里的有识之士,让他们投入教育来办学。 所以,公益学校不见得就不能赚钱,如果我们办学不能自负盈亏的话,谁还愿意去投入,那不就剩下国家了嘛。所以办学既然是开放社会办学,就要考虑到办学能够自负盈亏,可以形成良性循环。
教育公益行业现状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教育公益行业的现状。根据基金会中心网,在所有基金会里,教育基金会数量相当大。现在有4600多家基金会,其中教育类基金会已达2079家。但是教育类基金会的平均捐赠额是多少?教育领域基金会平均捐赠额是1350万。第二类基金会,扶贫助困类基金会在全国只有628家,数量很少,但是它的捐赠额是高的,扶贫领域基金会平均捐款捐赠额是1790万。所以关注教育的基金会很多,但是我们的钱却不多。
根据2015年中国教育公益组织年会报名系统搜集到的数据,只有4%的基金会年度在教育公益支出上超过1千万,所以教育公益是很小的一部分。由此可以看出,教育公益组织数量多,但未形成规模效应。
商业教育的启示我们来看一看商业机构在做什么?2015年4月新闻,“嘿哈科技”获得好未来和新东方联合投资,它没有发生在公益组织里面,人家直接获得巨额投资,发生在商业领域。
我们再看一下Coursera和果壳网MOOC合作,MOOC按理说应该跟公益组织合作,但是他们选择了商业组织。在过去三年里,在线教育获得资本程度是巨大的,但是他们也没有赚钱。为什么这些巨大资本没有投入在公益组织里?我们做了这么多接地气的事情,为什么我们拿不到钱呢?我觉得这个是我们在场所有公益组织真正需要面对的挑战。一家公益机构单打独斗做的再好,也要让所有公益伙伴彼此看见、彼此听见。作为单个组织,不管大小都要符合商业规律。那么,商业规律是什么?希望大家跟我一起思考,每一家公益组织自己的产业链是什么?自己的架构是什么?对于商业机构来说很简单,第一步资金;第二步我把这资金变成产品或者服务;第三步把产品和服务卖出去换得钱,这就形成了闭环。我们再想一想,我们自己的公益组织在什么情况下能形成闭环?我们上游是谁?我们的合作伙伴是谁?我们是怎么生产自己的产品和服务的?产品和服务又要卖给谁?但很奇怪的是,我们作为公益组织无法形成这样闭环,我们的产品给了受益人,他们不用花钱买,我们捐赠人得不到这种服务,他没有满足感,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很难拿到大量的资金,因为我们没有形成闭环。怎么办?我们看看商业机构现在是怎么做的。今天很多商业机构号称免费模式,大家有没有想过,免费模式其实和公益组织很像。我们公益组织号称就是免费,免费最后怎么形成商业闭环?商业机构做到了商业价值链到生态圈的转化。
中间就是我们的机构。假如你是一个商业组织,我们来看看在商业机构里我们生态链到底在哪里?我们有没有自己的外包商(就是跟我们合作的这些人)?我们有没有自己的分销渠道?我们的生产和服务是什么?公益组织的客户是谁?提供相关服务的组织机构都是谁?有没有人为我们提供一些服务?NGO想当甲方不容易,但是我们也有,我们有没有自己的供应商。我们要把自己机构里所有的利益相关方罗列出来,到这个系统里面去看我们生态,去看我们如何跟这个生态共存和共生。我们来看看公益基金会的钱从哪来来?从资助型机构、公益创投机构、家族、企业或者公众来。钱来了以后我们作为一个执行基金会、民营非企业、社团、企业或者没有注册机构拿了钱怎么办?我们直接服务,要搞清楚自己服务的对象和受益人。作为教育公益组织我们的受益人是很明确的,就是学生和老师。我们的服务内容,包括助学、提供硬件、课程服务、教师培训、志愿者培训、阅读推广、支持NGO以及其他。这些是我们的服务范围。我们现在看到,其实我们还是有外包商和中介服务机构的。行业支持体系(教育公益信息平台、教育公益行业研究、教育公益人才培养、教育公益机构孵化、教育公益行业联盟、志愿者招募于培训、教育权威专家与机构)是我们公益组织需要高度关注的,而且这种第三方中介机构在公益行业里面非常少,很缺这样的第三方中介机构。21世纪教育研究院都就是非常罕见中介机构。一个行业要发展没有智库是非常难的,所以我们需要大量的中介组织。现在政府说要购买民间组织服务,这对我们开了个窗口,相信大家都多多少少接受了政府的支持,但同样也接受了监管。另外,我们要考虑公益组织的合作对象是否要扩展?我今天很高兴听到有很多机构已经从学校突围出来,进入了社区。我按照这个模式去标记了一下,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是怎么样做的?我们的资金是从企业得来的,2014年我们成为公募基金会以后,从公众那筹集了一部分资金。过去7年时间我们直接做项目,这种情况今后会做改变。真爱梦想的服务人群是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和老师。我们服务的范围是提供硬件、阅读推广、课程服务、志愿者培训和支持NGO。真爱梦想基金会很独特的地方是我们做了教育局局长培训,今年做了三期,区县教育局局长或者是主管教育副县长培训,这就是我们要渗透到体制里面去的一种努力。政府甚至给我们的项目配资,其实政府是有钱投入的,我们完全可以一起推动教育事业,所以不要把政府当成对立面去看待。
利益相关方及案例在这次中国教育公益组织年会报名的数据中,选取了一些特色案例跟大家分享。我刚才问了大家一个问题,我们每一个NGO到底有多少利益相关方?答案是15个(学生、老师、校长、当地政府、教育主管系统、企业(捐方)、供应商、NGO资助方、NGO被资助方、志愿者、教育机构、教育专家、当地社区、国际组织、公众、媒体),但是我们真的有关照到这些利益相关方面吗?
我选取的第一个案例是担当者行动,注册在广东,主要做乡村阅读助学活动。去年总共支出413万,有将近30万学生是受益者。担当者行动的业务模式是做图书角,深入到学校。担当者行动花了很大的精力去服务和连接老师、学生、校长,教育主管部门还有企业捐赠方。他的项目主要靠志愿者,他们把阅读类教育专家也发展成志愿者。第二个是北京桂馨慈善基金会,桂馨致力于发展科学教育。桂馨基金会接受的捐赠已达1500万,他的利益相关方是老师、校长,然后是志愿者和教育专家。我们再来关注百特教育,全职人数很多,目前超过40人。他是一个区本课程,必须跟一个区教育主管部门合作。它的课程植入到一个区来应用,主要跟老师、校长、教育主管部门密切合作。而且百特很有特色的地方是他并不仅仅制作课程就完了,而是把教育融入到整个学校管理当中去,以学生为本,学生自治。他们的积分体系就像银行一样,主要针对学生。学生有了几分就可以去申请利用学校的资源,让学生自己管理学校资源,所以这个课程的嵌入是非常深的,课程加上学校管理,这个很值得推广。 而真爱梦想的业务模式是硬件加软件,区域化推动。我们通过培训老师才能把梦想课程纳入课表。随着梦想课程发展,现在全国有超过2千个学校有梦想中心,我们要靠大量企业和资助性NGO给我们拨款。我们的一大特点是利用大量的供应商。我们有很多供应商,第一梦想中心建造是有硬件供应商的。第二,我们的课程不完全由我们自己开发,采购引入了大量的好课程,这就是我们教育课程的供应商。我们把这些供应商变成了最重要的合作伙伴,这就形成了我们的业务模式。我们和百特的很大区别是国际引入,我们的课程引入还没有百特走得那么远。
所以,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得到的启发,第一,公益组织需要加强与媒体和公众的沟通,这是我们比较薄弱的环节。第二,我看到的数据里,百特非常值得嘉许的,大部分NGO没有跟国际组织有深度交流和合作,我们需要有这样的视野和格局,也许大家未来能实现内容方面的突破。第三,教育发展空间还可以继续扩大,刚才我看到大家的讨论都集中在老师、学校、学生这些领域。社区呢?我记得今天成都市的领导说,“其实家长社区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看到NGO项目能够在社区落地是非常欣慰的,真爱梦想希望做社区,但是我们没有这个能力,所以我们希望能够跟和在社区活跃的所有NGO建立这样的连接,我们也愿意输出一些技术和资金,扶持在社区生根发芽的公益组织发展。
站在社会系统的角度合作共创早上我们听到法国巴黎遭受了恐怖袭击,这个恐怖袭击让我感触非常深,2001年911我在美国,在飞机上,当我离恐怖袭击如此之近的时候,让我相信这个世界真的是彼此相连的。2008年,真爱梦想第一间梦想中心在四川马尔康建成,建成的那天是314,事件蔓延到马尔康,全县戒严,我们身受触动,一年之后新疆75事件,我们又亲见了这些事件发生,这些事情离我们真的不很远。我们希望真爱梦想实现以教育推动中国社会进步,是因为我们真的看到教育有这样的力量,相信人和人之间彼此并没有离的那么远处。很多看起来纠结很难解决的问题在背后固然有它的原因,但是它的顶层是教育,是每一个人价值观,思维方式,沟通方式的隔阂。今天许多人不能坐在一起对话,所以我们必须要连接在一起,站在一个更高的视角上去看待今天做教育公益意义和我们彼此连接共同合作的意义所在。一个小的公益组织改变不了什么,但是如果我们所有的人都能够连接一起,情况就不一样了。两周之前我在美国MIT商学院参加一个工作坊,我们把真爱梦想的原型带过去,做了2D展示,就是在全球的组织面前分享真爱梦想到底是怎么思考的,为描绘真爱梦想5年之后会是什么样,我们做了3D演示,也做了4D社会大剧院。我们凝结成一种雕塑,通过4D来展现真爱梦想的未来,如果我们希望达成推动中国教育进步,还有什么能量是进步的。我们说要推动中国教育进步,我们要跟教育部连接,但我们看到它离得特别远,这是我们要去解决的。要知道这些都是来自全球的这些人,他们其实并不了解真爱梦想,只是演绎出来而已,所以我很是震撼。 这个就是U型理论,是一个走过从个人到组织到整个社会进化的过程,起初所有人的关注力都是带有评判性的,这叫1.0惯性仪式,是以自我为中心的。2.0开始愿意接受一些事实,这种聆听是事实聆听,并开始有了自我系统意识,然后慢慢彼此之间竞争也开始。3.0就是大家有利益相关意识,就是做事情要把所有利益相关方诉求都放进来,3.0用的是同理心沟通。4.0是我们今天希望未来整个教育公益行业能够结成生态意识。这是我们的U意识,从U的左半边首先不听,慢慢下沉,打开思维,第二步跟着利益相关方连接,打开心灵跟人家对话。第三步走到生态,很多人有无力感,这个时候需要每个人打开自己的意识,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每一个个体内在的行为改变了,我们的组织系统才能真正发生想要的改变。 所以在U的右边我们希望大家彼此启发,共同启动,今天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共同启动的会议,让彼此看见。大家经验分享达成一个共同创造,我们大家要共享经济,共同创造。一旦彼此连接共同创造以后,我们所走的旅程就是共同进化之旅。 教育公益行业图谱数据分析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