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发布会|2016秘书处工作报告
我叫申宇,2015年12月正式加入真爱梦想,目前担任秘书长一职。之前我在一家从事专业审核和认证的外企工作多年,来到了充满未知和多元化的公益领域后,种种的不同让我目不暇接。从我自身的经历来说,对公益的认知经历了三个阶段:
2008年汶川地震,被很多媒体称之为中国公益元年,对我来说也是如此。灾难新闻充斥屏幕时,我流着眼泪坐在电视机前,那时候觉得好像只能通过捐钱表达一点心意,我认为的慈善就是“做好事”,捐款捐物—这是我的启蒙阶段。
2011年的春天,我在一个朋友家遇到了江雪,她激情洋溢地向我介绍了真爱梦想和“梦想中心”项目。为了帮助孩子们自信、从容、有尊严地成长,通过一间梦想中心撬动一个学校的素养教育,通过一个老师带来一批孩子的改变,以校本课程的切入影响学校的学科教育,以社会资源的投入来撬动政府的配资,进而影响整个教育生态。这样一个设计精巧的“公益产品”,令我不由得怦然心动:慈善不再是一次性的献爱心,还可以透过一份公益投资,形成杠杆,长期干预,将效益最大化。这样的公益从传统的、闪着泪光的感性情怀步入了理性空间。我不禁为之吸引,就此当起了基金会的志愿者。这个阶段我开始认识到—原来“好事”可以“做得更好”。
2015年12月,在实地走访过几家梦想中心之后,我萌生了将公益作为一份事业的想法。就这样,为了孩子们的全人教育,我也实现了全人捐赠 …… 就此开启了日夜兼程的“7-11”模式,工作和生活的边界从此变得模糊。不仅如此,还要从标准化的企业语境,切换到更广阔的公共事业和社会环境下,价值判断标准不再是投资回报这么简单。解决社会问题之道,需要通过专业而系统的工作方法和理论研究。亲历了公益熏陶的我,发现慈善,早已进入把“好事做专业”的第三阶段了!
真爱梦想在九年发展实践中沉淀下来的知识、流程和经验就好像一颗颗珍珠,在2016这一年,经过小伙伴们的共同努力,我们终于将它们串成项链,从筹资、研究、课程开发、教师培训、项目运营服务到全面管理的体系, 按照国际ISO 9001:2015版最新标准建立并运行。今年4月5日,真爱梦想成为全国第一家获得该认证的公益组织!
这一年,公益界曾掀起了一次观点之争,做公益“规模化”是不是大势所趋,“小而美”只是自我陶醉?对于写入员工手册的工作原则–“借鉴商业思维、创新公益模式”,没有在商业机构工作过的小伙伴们也并非全都理解,她们会说“难道商业的做法就比公益好吗”“商业的价值导向是趋利,这与公益在价值观方面的追求是截然不同的”。如同商业投资需要找到可盈利的商机,公益上的投资也需要找准社会痛点。在全球社会资源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借鉴商业管理并对项目“规模化”复制,它能够降低成本提升整体资源利用率,并使得社会影响力最大化。
演化论的观点认为,如果想衡量某个物种演化成功与否,评断标准要看其DNA螺旋复制的多寡 。按照这一说法,判断某个公益项目是不是成功,可以看项目是否规模化复制,然后又有多少人愿意为其投资。“规模化”容易引起歧义,让人联想到规模化之后,可能会对品质有所懈怠。
基于这些背景和思考,当我们说自己在2016年–步入素养教育3.0 时代的时候,我们在说什么?我想从三个维度:产品、管理、和生态来汇报–2016我们是如何做的。
特别要提出的是,2016年2月课程研究院启动了三级课程体系构建,全面推动九个主题的课程研发、素养教育与梦想力理论研究。基于研究成果,还有九年来尤为可贵的一线课程实施经验,目前已完成《去远方》和《爱与梦想》的开发工作,其余课程预计在今明两年陆续完成 。这张图片,是其中一门《国际理解》课在郑州二七区的试课场景,孩子们正在激烈讨论着外国文化和中国文化之间的不同与相互影响。
中国教育学会去年9月颁布了六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这门课正是呼应其中“责任担当“中的“国际理解”素养 。《国际理解》课不仅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思考力,对于二七区也有实际意义:一方面纳入校本课,作为学校课程体系的补充;另一方面,课程研磨本身作为二七区教研室的一项教研工作,与教师素质能力的提升形成了叠加效应。这样的区域一体化合作与深耕今年还将在云南个旧、贵州遵义、山西运城、江苏启东、江西上饶等地尝试。
2016年我们还把“梦想中心”在学校的成功经验拓展到了社区,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在孩子一生的教育当中,学校不是全部,父母起到更加关键的作用。去年我们和不同伙伴共同运营了13家社区梦想中心。
借此年报发布会,我们也想向大家汇报一下,自福布斯退出中国之后,我们继续获得“界面”媒体发布的“2016年中国最透明慈善公益基金会排行榜”第一名,以及全国先进社会组织等荣誉。
为了做到公开透明,我们深深知道,只有过程做好了,好结果才是必然的。去年引入ISO认证,也是希望能够借助外部力量来监督过程的有效性。为了花好捐赠人的每一分钱,达成社会资源利用率的最佳结果,基金会建立并运行了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这一系统从使命价值观出发、梳理了战略策略、制订了方针和过程KPI,并覆盖人才、资源、知识、组织、项目实施、评估改进等所有环节的管理过程。
喜欢运动的朋友都知道,核心力量不仅保证了运动的稳定性,也是所有运动的“发力源”。真爱梦想从决策到执行的数十个管理过程,就如同人体核心的33对肌群,只有我们练好内功,做到规范管理和风险把控,才能为末端产品和服务,输送源源不断的能量,以保障可持续、可复制、专业化的公益服务水准,并成为向自身、以及向所有利益相关方“赋能”的发动机。
2016年,我们向更多组织和个人开放了真爱梦想的平台,并创造机会让大家彼此联结。从这张筹款结构图中,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这一工作策略的调整,从专注自有项目,到关注公益生态。专项基金、联合劝募、火堆公益同步发力,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出,去年将近有1/3的资金用于专项基金项目或支持公益组织的发展。为此,我们在管理模式和人员结构上也同步做了调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从2015年底开始探索,至今我们已经与9家企业及8位个人结成紧密的伙伴关系,共同发起了11个专项基金,涉及信用教育、安全急救培训、亲子徒步、足球与体育精神、女生素养和科技素养等教育项目。
第一,打造软实力,以配合国家的脱贫战略;
第二,发展伙伴关系,开源共创;
公益行业有个特点,我们有着双客户,一边是捐赠人,一边是受益人,在过去我们将眼睛更多的看向受益人,可是对捐赠人的服务我们做的还不够。今年我们要关注所有相关方的需求,打造捐赠人服务体系、志愿者服务体系、并联结更多合作伙伴。
第三,素养教育产品继续进化,升级6.0梦想中心产品和服务。
下面我来为大家详细解读基金会2017年的收支预算:
– 2017年筹资预算为1.33亿,较去年增长40%;资金的增长点,预计主要来自专项基金和政府配资;
– 支出预算为1.12亿,增加35%;
– 由于梦想中心建设降速,硬件总体支出减少17%;但在软件支出部分增加50%,我们将在研发、培训、服务升级方面投入更多的资金;
– 今年推出的6.0版升级梦想中心也体现了这一调整:成本增加部分将有20%用于空间硬件升级,而80%则用于软件服务升级;
– 基于去年在打造公益生态方面的成功经验,预计专项基金支出增长288%,联合劝募支出增加125%;
– 过去我们在捐赠人和志愿者服务方面几乎不花钱,今年在筹款费用–57%的增加也是希望提升对相关方的服务,为他们带来更好的公益体验和参与机会;
– 财报中显示投资收益399%的预算增长,对应的去年收益为120万元,这是依据成本法来核算,也就是按基金卖出后收益的实际所得来记账。其实,我们在投资方面始终稳健,2016年底实际账面的浮动收益约为480万元。
在真爱梦想工作的这一年多来
最大的感触是“力量”
最多的收获就是“信心”
我曾以为,想通过一己之力来改变什么是件挺难的事儿,通过教育来促成改变,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一年里我感受到了,现实是此岸,梦想在彼岸,行动则是连接两岸的桥梁。只要你、我都行动起来,没有什么梦想不可以实现!
感恩与我们携手同行的真爱梦想家们!感谢基金会小伙伴们一年来的辛苦努力,还要特别感谢在背后默默支持我们的家人!真爱,就坚持!感谢你们——为孩子赋能,让中国看见真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