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素养教育认知与需求调研报告(2016年)

前言

我国选拔人才以考试为主,学生通过升学考、等级考等方式检验学习成果。学校教学常以教授知识技能为主要内容,然而,应试体系下提供的知识技能是否真的能完全满足当下孩子发展的需要呢?

“素养教育”正是在这个语境下成长的一个与当前教育体制互补的方式,也是当前教育界热门的话题。它意味着关注点不仅仅局限于知识与技能,还有孩子的素养与能力;不仅仅把分数作为衡量标准,还有学生是否学得快乐,是否有兴趣,是否在各方面获得成长和发展。

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研发和推广的梦想课程,始终坚持以培养全人为目标,以学生适应社会所必需的健全品格和关键能力为课程建构的主要方向,以合作、体验、探究为基本的学习方式,作为与基础教育国家课程互补的结构化的课程体系,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德性发展、综合素质提升,帮助学生成为“求真、有爱的追梦人”。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对素养教育的认知与需求,2016年3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搭车”真爱梦想教师发展学院的每年给教育者提供的培训体系与全国各地梦想中心的运营平台,就“素养教育认知与需求”开展了针对学生、家长、教师、校长、教育局长的相关访谈与调研。我们将此次调研的主要发现编写成了这份《中国素养教育认知与需求调研报告(2016年)》,希望能为推动素养教育发展提供来自一线的声音和丰富的想法。

报告的第一章总结了素养教育的理论和发展,分别从“核心素养”的概念辨析、我国的素养教育发展脉络、国际上素养教育发展趋势三个角度,介绍了素养教育的内涵,以及素养教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方向的原因。

报告的第二章呈现了学生和家长素养教育认知与需求调研的主要发现。此次调研运用方便取样的方法,在包括西南、华北、东北、华中和华南的五大地区,定位了7个样本城市,包括四川成都、北京、辽宁沈阳、山西运城、湖北武汉、广东深圳和珠海,走访了34所中小学。调研采用定性与定量两种研究方法:使用半结构化的访谈,通过开放式的问题来了解学生和家长对当前教育的看法和期待;采用自编问卷,进行10点评分,考察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评价和对核心素养的认知。最终获得有效学生填写问卷241份(其中有效访谈110份),有效价值填写问卷235份(其中有效访谈95份)。学生的年龄范围在7-16岁,家长的年龄范围在22-53岁。

报告的第三章呈现了教师、校长、地方教育局局长调研的主要发现。调研借助真爱梦想基金会当年于各地召开的教师、校长、局长的工作坊,开展了针对教师、校长、地方教育局局长的问卷调研和半结构化访谈,了解了一线教育者和管理者对于素养教育的认知情况与期待。共有610位教师、142位校长和39位地方教育局局长和副局长参与了问卷调研,其中73位教师、54位校长和9位局长、副局长分别参与了访谈调研。这些教育工作者来自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其中教师、校长和局长的平均年龄为36岁、43岁和48岁。

报告第二章是站在学生、家长的角度进行分析探索,第三章则是以教师、校长和局长为调研对象。从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和教育者家长、教师、校长、局长等多方进行调研,从而以更真实、更科学的调研结果向公众显示学生对于素养教育的真实发展需求和当前学习感受,以及家长的需求与状况,同时也分析了教育者对于素养教育的观点与期待,并进行了对比分析。我们希望通过这份报告能让各界明确素养教育当下的真实情况和实际需求,从而才能对于目前的教育进行改进和发展,达到需求与供给的平衡,真正促使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激发他们的成长潜能。

当然本次调研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学生、家长调研中,我们选取走访学校时兼顾了有梦想中心与没有梦想中心的学校,用配额法尽量提高问卷与访谈对象的代表性。但也因为在样本选取上,是“搭车”真爱梦想自身的运营体系,虽然调研本身做到了研究成本低与可执行性高,但是并非随机抽样而是便捷性样本,访问落实多数是借力当地志愿者而非专业调研员来完成,在研究专业与严谨性上还有很多局限性。在教师、校长、局长调研中,由于是借助真爱梦想召开的教师、校长和局长工作坊进行调研,样本有一定偏差。读者在阅读报告时候需要考虑到这方便的局限。

梦想课程研究院此次调研具有一定价值意义,因为我们做到了真正站在第一线来感知孩子、教育者对教育的认知,需求,与期待,这是一次代表第一线实践者的发声,这是一份真实现状的素描。我们渴望通过共创与赋能来激发和促进孩子的未来,让我们一起站在素养教育实践的第一线,做当代教育启蒙的行动者,激发和汇聚更多的社会力量和专业力量共同为孩子创造一个自信、从容、有尊严的未来。

 

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梦想课程研究院

2017年4月

阅读完整报告,请点击链接:中国素养教育认知与需求调研报告(2016年)——孩子们与教育者所理解与期待的中国教育之未来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