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兰花合唱团将在六一抖音直播,歌唱山区儿童音乐梦想
要闻 | 小红书向真爱梦想捐赠400万支持河南素养教育发展
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与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来临洮县联合开展“梦想中心”项目调研活动
调研中,调研组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王成文,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蒋景林,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建玲等人的陪同下,先后深入实验二小、五爱小学,通过实地走访、个人访谈等形式,对我县“梦想中心”项目开展情况进行详细了解。
在实验二小,调研组深入梦想课堂,观摩了具有特色的展示课。学校负责人向调研组介绍了学校推进梦想课程的举措,以及依托“梦想课程”在促进教师成长、学校发展、学生素养提升等方面的收获。
在五爱小学,调研组对学校的办学规模、办学特色、师资配备、学校文化、“梦想中心”建设场地规格等进行了详细了解。
记者|董志斌
编辑|马 星
责编|赵建民 杨 阳
编审|谭明强
临洮县融媒体中心所属“看临洮”微信公众号享有版权内容,任何单位和个人在互联网、无线客户端、微博和微信等平台上使用须取得临洮县融媒体中心的授权,注明作者及出处,否则我们将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真爱梦想“社区素养教育线上成长营”圆满落幕
4月25日下午,随着最后一次“周末欢乐营”的结束,为期两个月的真爱梦想“社区素养教育线上成长营”也圆满落幕。
2个月的时间,4堂家长课,8次周末欢乐营,27家社会组织,27间社区梦想中心,11800余人次参与,561次课程任务打卡…… 在这个特殊的春季,我们与全国千百个家庭的父母和孩子一起,完成了一次线上的共同成长。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原本的生活节奏。真爱梦想各地的社区梦想中心均响应国家政策,暂停线下运营,但这一突发事件也让很多家庭措手不及。
为了缓解社区家庭的焦虑情绪,同时满足社区居民对儿童素养教育的需求,真爱梦想社区发展部联合全国社区梦想中心发起了“社区梦想中心第一期线上成长营”系列活动。3月7日下午2:30,第一期课程围绕着“情绪管理”的主题,正式开讲。
本次线上成长营以亲子共同成长为出发点,开设针对儿童的线上“周末欢乐营”以及针对家长的“社区家长课堂”。
面向儿童的“周末欢乐营”以儿童素养教育为核心,兼顾特殊时期防疫的需要,邀请优秀的儿童教育讲师,就“情绪管理、戏剧教育、安全卫生、儿童财商、儿童食育、社会情感、绘本阅读、科学启蒙”八大主题,自3月7日起,连续八个周末以在线直播的形式与孩子分享相关知识。从情绪管理到时间规划,从释放天性的戏剧表演到生日快乐歌版的七步洗手法,老师们声情并茂,寓教于乐,为孩子带来欢乐的同时,也普及了许多防疫和安全卫生知识,为孩子们的宅家生活增添了乐趣。
周末欢乐营课程海报线上的社区家长课堂则以亲子关系为主题,旨在通过育儿知识讲座,帮助家长在疫情期间更好地与孩子相处。疫情让家长们不得不停下工作,却也获得了一次难得的与孩子朝夕相处的机会,借此时机,学习亲子关系的处理技巧,重新审视亲子关系中的现存问题,无疑更有利于亲子关系的和谐发展。此次成长营的四堂家长课,内容涵盖亲子沟通、家庭陪伴、亲子游戏、情绪管理等各方面,让更多父母认识了和善且坚定的科学育儿理念,收获了更多家庭教育实用方法,提升了亲子问题处理能力,陪伴着孩子一起成长。
同时,各地社群的运营官志愿者们,通过课程彩蛋的方式,不定期向社区家庭分享素养教育与家庭教育小知识,帮助家长们延伸课程内容,通过点滴积累进一步了解素养教育。 除课程直播外,家长在任务打卡区,与我们分享孩子用心完成的课程作业,诉说自己与孩子相处的感受。孩子稚嫩可爱的画作,家长情真意切的话语,每一条打卡,都记录着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的点点滴滴。 (部分打卡截图)疫情让这个春日显得有些沉寂,不似往日喧嚣,但线上成长营通过网络课堂,将知识和欢乐送入全国各地成百上千个家庭,让疫情期间居家隔离的家长陪伴着孩子完成了一次共同成长。
这无疑是一次成功的线上初探,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社区素养教育新的可能,看到了社区梦想中心更多运作模式。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真爱梦想 | 梦想课堂:为教师“赋能”
1
“同学们,请用你的鼻子‘带领’自己走路。”刚上课,听到福建省德化县阳光小学教师张雪芬的指令,四年级学生和老师一起让鼻子在身体的最前面,缓缓地从教室的一侧走了进来。“再让你的肚子‘带领’自己走路……”
这是一堂课名为《身体无限可能》的课,导入时,张雪芬和学生在玩游戏中感知身体部位的各种可能,她总是蹲下来倾听学生,还为学生设计“魔法拼图”等活动,让学生发挥想象展现自我,从而感知他们既是个体又是整体的一部分……
日前,凭借这堂课,张雪芬从2483名展评教师中突围,在福建厦门与另外8位教师获得了2019“梦想好课堂”全国优质梦想课堂展评活动的特等奖。
这项由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以下简称“真爱梦想”)主办的活动,每两年举办一届,此次举办的第三届活动历时近一年。
“教育的本质是唤醒,唤醒孩子的生命,也唤醒自己用‘行动带来改变’。”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潘江雪说,“‘梦想好课堂’是面向教育工作者的成长陪伴计划之一,我们希望通过所有人微小的努力,帮助每一个孩子自信、从容、有尊严地成长。”
2
唤醒、陪伴,更是一种赋能。
全国展评活动那段时间,“梦想好课堂”全国展评活动负责人、真爱梦想辽宁区域经理吕文婕一直没有休息好,每个环节都得仔细筹划,她还经常坐在会场第一排“随时待命”。毕竟,这场活动不能在最后关头出了岔子。301场县级(沙龙)展评、12场区域展评,再到最后35位教师进入全国评比,太多人付出了心血。
在许多梦想教师看来,“梦想好课堂”这样的展评活动更像是一个展示的平台,而不像一项比赛。
河南省南阳市内乡五小教师李芳带领学生学习《解决问题——创新思维》,帮助学生突破思维惯性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最终在全国展评中获得二等奖,尽管没能拿到最高奖项,但这对他而言仍然是一个“很大的肯定”。
内乡五小位于城乡接合部,有点腼腆的李芳以前没敢想过能到这么大的平台上展示自己。但2017年接触真爱梦想、实践梦想课程以后,他变了。
以前几乎完全不懂信息技术的李芳,与学生在梦想课堂上慢慢琢磨趣味编程,在2018年的一次机器人编程大赛河南赛区中获得了团体第一名,还有两名学生获得了最佳选手。李芳看到了孩子眼里的光芒:“他们很喜欢这门课,我能感受到他们的学习兴趣。”
梦想课程和梦想课堂给李芳“赋能”,李芳又给学生“赋能”。
“今年活动有一个不一样的地方,参加展评的教师需要在入围区域展评之前成功申请‘二星梦想教师’并参与培训。”活动评委、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教师进修学校党支部书记安勇说,“二星梦想教师”,需要在学校至少开展梦想课程一学期或上满16课时……
301场县级(沙龙)展评,12场区域展评,为何一年办这么多场活动?吕文婕说:“让教师彼此看见,专业成长,而不仅仅为了评比。”
3
然而,“看见”“成长”的不仅仅是学科教师和梦想教师。
于超原本是吉林省孤儿学校的一名生活教师,可在这次全国展评活动中,她通过一节课拿到了特等奖。故事还要从2016年说起,当时吉林省孤儿学校建设了梦想中心教室,听完梦想课程的介绍后,于超被感染了。“虽然我是一个生活教师,可为什么不能去尝试一下呢?”
就这样,于超开始在班里讲授课程《远方的城市》,介绍各地的特色,一周一节课,坚持了一个学期。孩子们对这样的课程“喜欢的不得了”,此后于超又开设了《梦想剧场》《爱与梦想》等绘本课,“一发不可收拾”。
在这次活动中,于超上的是中学段的《职业人生》,她带领学生理解并规划未来的“人生”。“黄金岛、权力岛、安逸岛、挑战岛和其他岛,每个岛代表一种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选择一个站上去并分享理由”,由此,于超让学生进行第一次“职业选择”。
“一个女孩选择了权力岛,但总结发言时说自己下次不会再选权力岛,因为她觉得这不是自己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东西。”于超坦言,课堂上类似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在心中逐渐明晰并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2018年5月开始,于超成了“教师的教师”,到甘肃兰州、新疆且末、云南弥渡、黑龙江鹤岗、河北石家庄等地,为新的梦想教师进行培训指导,将梦想的种子传递出去。
“真爱梦想的活动其实在逐步实现‘赋能自己’到‘赋能他人’。”吕文婕说。
4
张雪芬也开启了从“赋能自己”到“赋能他人”的旅程。
2017年10月,当时张雪芬所在的阳光小学刚刚建立梦想中心教室,课程刚刚起步,有点茫然的张雪芬成了学校“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当时被梦想课多元、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吸引,越研究越喜欢,后来成为学校梦想中心主任,变得越来越自信、阳光”。
通过真爱梦想,张雪芬“结识了许多梦想家人”,也给她带来了许多第一次: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出省,第一次给老师上课……“这些宝贵的经历让我眼界更开阔,同时看到孩子们对梦想课的热爱和在梦想课上自信的笑容。”张雪芬说。
近两年,张雪芬开始担任县里的培训讲师,还代表县教育局到云南彝良等地送培送教,分享自己的成长过程,传播梦想的种子。
而像张雪芬、于超、李芳这样的教师还有许多,他们通过“滚雪球”的方式,让梦想教师队伍不断壮大,让课堂焕发光彩。这也正如梦想课堂的目标之一——为教师“赋能”,追求“好教师、好设计、好课堂、好经验”。
(来源 | 中国教师报)
“十年全职公益人”潘江雪:盼用公益推动中国社会进步
图为潘江雪。受访者供图
中新网上海12月7日电 (记者 许婧)2018年,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潘江雪迎来其全职公益生涯的第十年。就在12月5日举行的上海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大会上,她获得第五届“上海市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称号。
中国的现代公益慈善事业与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同步。经过40年的复苏与发展,现代慈善公益事业已进入到一个新时代,亟需根据时代命题,审视公益组织的新定位,走好前方的路。
潘江雪与她身后的真爱梦想基金会正在拓展一条这样的路。
“改革开放40年,正好与我的4个10年环环相扣”,在位于上海浦东张江的办公室里,潘江雪娓娓道来:如果说改革开放的这40年,演绎出一个壮丽的“中国增长”的故事,那么今后10年就是转型的故事,而公益组织的责任就是伴随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承担自己的责任,做出应有的贡献。
40年前,7岁的潘江雪成为第一批戴上红领巾的同学,一种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的荣誉感,使命感油然而生。
30年前,潘江雪来到景山学校,高中时期的她接触到很多特别优秀的同学,“通过他们我看到了一种对未来、对自己充满自信”,潘江雪此时开始感知到改革开放的红利,中外经济和文化的差异,让处于青春期的她看到民众对一个更加公平、民主、自由、富足的美好社会的向往。
1994年,潘江雪大学毕业后跟随改革开放的春风,只身奔赴港深,担任香港招商证券董事。
这一时期,她看到发达的资本市场运作规范以及背后被外资大行控制的制度性缺陷;同时对慈善的认识开始从物质的资助到精神的滋养,渐渐开始学习到如何更深地帮助人,影响人的成长。
10年前,在志愿去贫苦山区尤其是藏区参加了一些公益慈善活动之后,潘江雪放弃了证券公司高薪和高管的职位,开始全职做公益。
2008年,潘江雪在上海注册登记“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树立“公开透明,专业高效”的管理原则。2014年获得上海民政局的批准,成为上海第一家转制的“公募基金会”,先后被评为中国社会组织“5A级基金会”、蝉联《福布斯》中国慈善基金会排行榜榜首。
成立之初,潘江雪就明确,要培养“求真、有爱的追梦人”,提升年轻一代的核心素养,推动他们整个成为自信、从容和有尊严的一代新人。
潘江雪花了10年做了一个项目,研发了系统化的公益产品“梦想中心”,即改造一间学校的普通教室,把它变成让孩子们能看见外面世界的一个窗口。
从2007年一间川北藏区的“乡村图书馆”开始,持续迭代,现在梦想中心已经升级到6.0“未来教室”的模样。在这个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空间里,基金会和华东师范大学共同研发了30多门适合1至9年级孩子的素养教育课程体系梦想课程,纳入学校的课程表,孩子们每周可以来梦想中心上课;他们还开发了教师线上的积分和服务系统——梦想盒子。
从当初个人的小小教育梦想,到今天有超过4000多名志愿者、300多万人次的机构与网络捐赠人共同参与和努力,基金会累计募集资金超过6亿元(人民币,下同)。如今,基金会每年能够获得上亿元的捐赠,更重要的是已经形成公益产品思维。
“公益这十年,我深深感受到,我们的社会急需建立‘爱与信任’的共识”,潘江雪说,她真的非常感恩,幸运的一代遇上了黄金的十年。
如今,潘江雪已经开始思考下一个十年、二十年如何发展?她的答案是,需要学会与政府和体制共同成长的能力。
“不管未来怎么发展,我们对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理想的使命目标不会变”,潘江雪希望能以教育推动社会的发展,帮助每一个孩子们自信从容、有尊严地成长,拥有实现梦想的能力,“让下一代及再下一代的核心素养能力得以提升,配上改革开放带给民众的美好生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