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按照课程手册的设计来上课吗,课程设计中哪些部分可以因地制宜?
梦想课程提供了课程手册,对每一课时的教学环节进行了初步的设计。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给教师提供一个教学设计的样例,便于教师理解梦想课程的教学特点,同时减小教师课程开发的难度。我们知道,学生是教师进行具体的课堂教学设计时必须要考虑的核心因素,正确分析学生的学习现状、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和潜在的困难,是提高教学设计合理性、顺利实施教学的保证,因此,教师在面对不同的学生群体时,一定要结合学生情况来设计教学,否则可能出现“心中有书、目中无人”的状况。
在参照课程手册上的设计时,需要注意三个原则。
首先,教师要把握一门课设计的总目标。每一门课都是由总体目标和若干子目标组成。比如,《去远方》(2015版)这门课究竟是要教会学生制定行程的知识技能,还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要让学生产生对远方的憧憬?这需要教师在备课前从整体进行把握。在这个过程中,课程手册是必须要参考的,要忠实于课程的总体设计。翻开《去远方》(2015版)课程的课程纲要不难发现,这门课旨在教会学生掌握去远方的基本路线和常识,也教会学生在面对不同的可能性时如何做出选择。这一总体目标一定要把握住,课程手册是重要的参考。
当教师整体把握了某一门课的目标后,每一节课的目标则会更加明晰,不同课时可能会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不同侧面入手,设计相应的体验活动和引导问题,带领学生达成每一个目标。比如,《去远方》(2015版)课程框架中第1、2课时激发学生对远方的兴趣,第3至12课时,围绕去远方的方法逐一展开,从如何去、怎么去等主题引导学生学习去远方的方法,第13至16课时则从感受体验的角度,认识旅途的不确定性、安全的重要性,以及世界的无限美好。这些子目标也是需要精准把握的,不宜偏离课程手册的要求。
在把握了课程目标不偏离的基础上,第二个原则是教师对每节课具体的活动内容可以因地制宜。课程手册中所设计的每一课时的热身导入和主题体验活动,都只是参考。经验不够丰富的梦想教师,建议参考课程手册上的活动流程,组织课堂体验,确保每一课时目标的达成;而对于经验丰富、授课熟练的梦想教师,则鼓励围绕目标对课堂体验活动进行改编和完善。只要活动设计能够带给学生达成目标的相应体验,都可以尝试。此外,课程手册上活动后面引导的问题,教师可参考,但不一定原句照搬,需要根据课堂进度,引导的深入程度进行调整。
第三个原则,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学情进行改良。例如,在乡村学校的学生,对于去远方会有浓厚的兴趣,无需过多引导,学生自然会激发起强烈的去远方的动机。因此授课的重点可以放在方法层面和问题解决层面。而对于城市的学生,也许有着丰富的外出旅游的经验,甚至跟随爸爸妈妈去过国外,因此去远方的方法层面可能不再是授课重点,而分享去远方的体验,感受远方的精彩,思考远方之于自我生命、梦想、成长的意义,才更加重要。因此,当结合学生的学情进行备课时,教师们可以打开思路,以课程手册上的活动作为主题,带领学生达成目标。
综上,很难具体地指出哪些部分可以改,哪些部分不能改,把握上述三个原则,则可将课程手册中课程设计的价值发挥到最大。此外,课程手册的教学设计仅仅考虑了梦想中心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但在不同区域、不同学校,都会有一些具有本地特色的课程资源,教师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可以优化教学设计,提升教学效果。